为乌克兰需要中美冷静外交
Read the English version: Hardheaded Diplomacy with China on Ukraine
2022年3月11日
弗拉基米尔·普京悍然入侵乌克兰,引发了我们对中国在多大程度上支持普京,以及美国应该如何应对的诸多疑问。习近平主席在 2月4日和普京总统宣称中俄 “两国友好没有止境”。不论当时习近平主席是否已经知道普京的计划,在俄国发动战争 之后,中国不予以谴责,实际上就是在纵容战争的继续。
因为中国没有采取措施制裁俄国,它的一整套复杂的说辞亦显得空洞无力,比如中国声明其传统上对主权边界的支 持、反对在国际冲突中使用武力、呼吁采用外交对话来解决国际争端等等。
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先生在欧洲慕尼黑安全论坛的发言算是最具批评性,因为他提出要捍卫 ”所有国家的主权、独 立和领土完整。他后来和乌克兰外交部长通话时还表示过“对俄乌爆发冲突” 感到非常遗憾。而仅仅数天之后, 王毅在中国”两会”记者招待会上再次声明中俄友谊 “坚如磐石”,表达了对俄国 “特殊军事行动” 的默许。
中国宽容俄国的侵略行径引发了两派看法:第一派认为中国已经彻底甚至永久地和俄国结成了事实上的联盟。这 种看法认为,和美国领导的联盟相比,中国更认同俄罗斯对世界的看法和对西方的指责。
这一派观点认为,中国已经彻底的和俄罗斯站在了一起,起因并不是地缘政治利益,而是两国政府在价值观和使命 观上有着基本的共识。此观点认为世界已经迈入一个大国竞争的新时代。欧洲也激发出一种全新的“威慑”和集 体安全防御意识。基于这种观点,华府认为在俄罗斯问题上,它和北京之间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所以美国的上 策就是对中国施加压力,让中国因为支持俄国在经济和国际声誉上付出高昂的代价。
美国和其盟友要遵循的原则是非此即彼:你要么反对俄罗斯,要么支持俄罗斯,而中国则已经决定支持俄罗斯。在中国,邓小平的韬光养晦外交战略已经被习近平的新战略所替代,而这个新战略在国际上推行强势威权主义,包 括公开抵制大西洋公约组织和美国为首的其它联盟。也就是说,中国将如同二月份中俄联合声明所言成为俄国反 美阵营中的一员。
而另一派则持不同看法。这一派观点认为,中俄合作并非木已成舟;中国的长远国家利益和俄国利益在很多方面并 非一致;美国尚可能通过灵活外交降低中俄联盟的密切程度。这种观点还基于如下可能:习近平没有预料到这会是 一场全面的战争;他也没有料到乌克兰的坚强抵制。
尽管目前形势复杂,习近平和普京之间仍存在间隙,毕竟到目前为止,尽管中国在言辞上表示理解俄罗斯“合理的安 全关切”,但中国的银行和企业还没有试图破坏国际社会对俄国的制裁,尽管那也是出于自身利益需要。
综上所述,华盛顿当局所应采取的正确行动是:
- 寻求与中国进行外交接触;
- 向北京当局传达明白无误的信息,美国及其盟友在经济上有孤立俄罗斯的坚定决心,直至俄国降低冲突;
- 对中国表示,中国任何试图减轻对俄国制裁效果的行动都会对中国经济造成重大的损害,并在外交上让北京遭 到孤立和排斥;
- 进一步强调,北京不该把中国的长远利益捆绑在一个被世界大部分国家诟病的政权一起。俄国的经济体量不足 中国的十分之一,它将被孤立在全球经济之外,而全球经济恰恰是中国的未来增长所在。
很多人认为,我们不太可能指望中国和俄国在乌克兰问题上会改变立场,因为习近平和普京一样,对西方及自由民主 政体深怀疑虑和不满。尽管如此,我们现阶段仍然呼吁考虑第二种观点和可能的政策选择。
我们之所以如此呼吁,是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首先:目前的乌克兰局势尚不明朗,情势千变万化,鉴于北京当局仍然保持一定程度的政策模糊,我们依然有可能 影响习近平的考量。外交努力尚有可能影响中国行为,这符合美国希望保护乌克兰人民生命的目标。目前,美国政 策的重中之重是确保当下对俄国实行的经济制裁达到最大效果,从而影响普京的战略选择。
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在对华政策上最大的利益是避免它采用变通的方法削弱对俄国的制裁。迄今为止,中国政 府和商业机构似乎都在遵守新的金融和贸易制裁。中国这样做的原因并非是支持这些政策,而是因为理性告诉他 们,违反制裁比遵守制裁更不合算。
尽管北京不支持对俄制裁,我们在外交上还是需要沟通,鼓励中国遵守相关制裁。与此同时,我们需要传递信息, 任何逃避或者削弱制裁的行为很快就会让中国付出高昂的代价。
第二:到目前为止,我们对俄国的经济制裁得到了欧洲和亚洲部分地区的强烈支持。原因就在于所有国家都意识 到,莫斯科的侵略行为对他们数十年来的繁荣和其所依赖的国际地缘和经济秩序构成了直接的致命威胁。
不管习近平是否事先知晓普京的侵略计划,但中国没有入侵乌克兰,中国的公开声明也语焉未详,立场尚不明朗。在 这种情况下,把中国和俄国等同化不但有可能造成中美分裂,也可能造成美国和盟友间隙。而此时此刻,美国和盟 友保持一致对阻止俄国的侵略升级非常重要。
第三:通过对北京的外交努力,正如拜登政府在这场危机中一直在做的那样,如果习近平更公开地支持普京政权的 野蛮侵略,美国将能够更有效地向中国施压。如果美国能够令人信服:北京拒绝了我们的合理建议而转向对立和损 害稳定,那么我们就会得到盟友更多的支持,尽管这些盟友和中国有很重要的商业往来。我们今天在外交上的原则 性努力只会在明天增强我们道义上的权威。
在俄国入侵乌克兰之际,美国和其盟友及伙伴表现出空前的团结,维护了主权和领土完整、民族自决,以及和平解 决国际争端等国际法规和共同价值,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未来中美两国为国际秩序竞争,如何保持盟友间道 义上的团结也将至关重要。
基于上述考虑,我们认为欧美及其盟国对中国进行积极的外交努力仍然是上策。当然,如果中国帮助俄国以减轻制 裁效果,我们也要有可信的、让其付出高昂代价的备选方案。采取这样的策略会促使中国反思自身的国家利益,考 虑其愿意承担的制裁成本,考验其领导人如何灵活调整路线,在中国试图成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同时,降低它作为 俄国主要盟友所可能面对的社会诟病,经济负担和政治后果。
美中政策专研组 (Task Force on U.S.-China Policy) 成员:
Charlene Barshefsky, Chair of Parkside Global Advisors
Thomas Christensen, Interim Dean; James T. Shotwell Professor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Columbia University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and Public Affairs
Zack Cooper, Senior Fellow at the 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
Bonnie Glaser, Director of the Asia Program at the German Marshall Fund of the United States
Winston Lord, Former U.S. Ambassador to China and Assistant Secretary of State
Andrew Nathan, Class of 1919 Professor of Political Science at Columbia University
Barry Naughton, So Kwan Lok Chair of Chinese International Affairs at UC San Diego School of Global Policy and Strategy
Orville Schell, Arthur Ross Director of the Center on U.S.-China Relations at Asia Society in New York
David Shambaugh, Gaston Sigur Professor of Asian Studies, Political Science & International Affairs in the Elliott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at 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
Susan Shirk, Research Professor and Chair of the 21st Century China Center at UC San Diego School of Global Policy and Strategy
关于美中政策专研组:
美中政策专研组成立于2015年秋,时值美中关系风雨飘摇之际,该团队汇集了美国重要中国问题专家,由亚洲协会的美中关系中心 (Asia Society’s Center on U.S.-China Relations)、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全球政策与战略学院的二十一世纪中国 研究中心 (21st Century China Center at UC San Diego School of Global Policy and Strategy)联合召集。
专研组于2017年发布名为《美国对华政策:给新政府的建议》,为新任政府提供政策参考。专研组又在2019年推出了第二 份报告《修正航线:走向有效且可持续的对华政策》。
此外,专研组还与其他机构合作设立专题小组 (working groups),并发表了三份专题报告。它们分别为:2018年的《中国影响 力与美国利益:有建设性的警惕》详细描述了中国共产党试图对美国制度施加影响的不当行为;2020年的《来自巨龙的 挑战:跨大西洋盟友如何应对中国》分析了欧洲在对华关系上的态度变化;紧随其后于同年11月发布的同系列研究《应对 来自中国的挑战:美国的技术竞争新战略》则聚焦在科技领域的美中竞争。
本项目由卡内基基金会(Carnegie Corporation of New York)资助,同时也得到了安纳伯格基金会阳光之乡信托(Annenberg Foundation Trust at Sunnylands)以及珍妮特与亚瑟·罗斯基金会(The Janet and Arthur Ross Foundation)的支持。